联系方式
  • 微信扫码关注

    东莞理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
  • 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电话

    0769--22861918
  • 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传真

    0769--22861918
学校深入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
日期:2023年06月26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校院两级联动深入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

校领导带头深入企业访企拓岗深化合作

近日,校党委书记成洪波、校长马宏伟、校党委副书记李忠红、副校长杨敏林、副校长李文芳等先后赴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安镇、东莞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东莞虎彩集团有限公司等走访调研。就业创业与校友工作部、有关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了走访调研。

在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洪波与公司董事长阮真就企业人才需求、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成洪波对盘古公司支持学校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改革表示感谢,他指出,双方要加强协同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做深做实校企合作,持续在做强做优本科生培养、加强对接研究生教育、推动人才资源共享、深化产学研用上深化合作。

在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成洪波参观了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对食品相关专业人才招聘有关情况。成洪波希望校企双方加强人才需求对接,推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创新附加值,加强在品牌培育、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在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洪波了解了企业发展历程及现代化造纸工艺流程,与集团有关负责人围绕公司校招需求、校企协同育人、科技产业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座谈。成洪波表示,学校积极发挥地方高校在产业科技创新中生力军作用,推动企业出题、学校答题,加快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融合。

在中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马宏伟与企业有关负责人围绕绿色建造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加快推动高水平成果产业化,助力校企协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马宏伟勉励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在长安镇调研考察中,马宏伟与镇党委书记叶孔新围绕先进制造学院(长安)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进行座谈。马宏伟希望,校镇双方继续努力,推动先进制造学院(长安)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效果,共同讲好校地合作的长安故事。

在东莞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李忠红一行参观了公司生产车间,了解了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座谈会上,双方就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就业指导服务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忠红听取了企业创新创业历程与未来发展愿景的情况介绍。李忠红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硕士培养的能力,利用好地缘优势,与企业协同进行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契合度,更好地支持服务企业发展。

在广东立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杨敏林了解了公司高端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发展状况。双方就校企联合培养、课程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及研发平台共建等内容深入交流,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双方将进一步打造卓越工程师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在东莞虎彩集团有限公司,李文芳一行参观了虎彩集团的展厅,了解了集团的三大业务板块及其发展历程,而后就毕业生人才招聘与校企合作课题等项目展开了洽谈。李文芳高度认可了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础,并表示今后将加强校企联动,促进互利共赢。

各学院师生共同参与访企拓岗 提升促就业成效

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力促进2023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电信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先后邀请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篮子供应链(东莞)有限公司、三鼎集团等多家企业来校围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同时,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师生共同参与访企拓岗,纷纷走出去了解企业情况,开拓校企合作新赛道。部分企业与学院达成长期合作交流的意愿,为学生提供新生入学培训、实习与就业岗位等机会。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教师党支部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主题党日活动。学院教师党支部先后赴企业开展调研,深入行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为后续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打下基础。

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发动了专任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广泛参与到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中。学院结合历届毕业生招聘情况、企业人才招聘需求、学院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先后走访多家合作单位,进一步拓展岗位资源,助力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截至目前,校院两级共计走访企业568家,新增拓展岗位超3000个,有力保障了毕业生招聘信息岗位供给。

(撰稿、一审:徐斌;二审:于蓉;三审:魏东初)